来源: 中国新闻网2017-07-31 11:54:35
中新网7月24日电 加拿大《星岛日报》日前刊文称,在美华人子弟在校成绩向来出类拔萃,但经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踏入职场后就逐渐“泯然众人矣”。很多华人相信在美国社会只要自己的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但这其实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美国职场也很注重关系,此类关系需要平常的交往培养,而这恰恰是亚裔的短板。分析指,华人除了勤奋刻苦和成绩优异,再补上“美式关系”这一课,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如虎添翼。
资料图为一名华人在纽约入籍仪式上手拿证书。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文章摘编如下:
耶鲁大学法学院与全美亚太裔律师协会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许能为我们指点迷津。报告指出,亚裔美国人虽在全美人口中仅占6%,但在顶尖法学院中的研究生比例却占10%。不过,他们最后在联邦司法系统任职的比例仅有3%,在州级法院任法官的比例只有2%。
虽然近二十年来在私人法律行业,亚裔一直是著名律师事务所中最大的少数族群,可相比其他族裔,他们自然流失率最高,合伙人比率最低。在学术领域,2013年美国202位法学院院长中亚裔仅有3人,709位副院长中亚裔仅有18人。
报告撰写人之一、毕业于耶鲁法学院的加州高等法院华裔法官刘弘威指出,虽然亚裔在法律行业的成长令人印象深刻,但进入领导层的速度一直缓慢。亚裔在按客观标准竞争及择优录取方面表现良好,但当择优录取的标准涉及对晋升、提拔来说不那么直接、具体和明显的方面时,他们好像“就从雷达上消失了”。
这种差异在他们离开法学院后立即变得很明显——尽管亚裔学生在顶尖的三十所法学院中占比很大,但在联邦司法系统担任法律职员的比率仅占6.5%,在州司法系统只有4.6%。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白人学生在顶尖法学院的比例为58.2%,但在所有联邦司法系统法律职员中却占82.4%,在州级司法系统中占80.2%。
刘弘威分析,原因可能与法学院教授经常为学生提供类似机会有关,而法学院的教授多是白人,亚裔学生也许因此不能像白人学生那样和他们搞好关系。其他族裔的学生都知道和教授搞好关系的重要,知道司法系统职员的工作会为日后打开更多大门,所以都会去结识那些认识法官的教授。
刘弘威指出,教授喜欢哪些学生、会指导谁、决定推荐谁,在这些涉及交往、需由主观做出判断的遴选程序中,亚裔做得并不好。他说:“你要成为那种交谈及那个网络的一份子,才能了解那些事情。这是没有什么出版的手册教你的。”
很多华人都相信在美国这样一个平等的社会,只要自己的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但这其实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美国职场也很注重关系,不过不是那种搞不正之风的“关系”,而是通过正常交往彼此了解后,当有职缺时在不违反规定下,通过公开方式优先推荐自己所熟悉者的一种通常做法,例如在公司招聘时,当众多申请人都符合标准时,公司主管会优先录用自己的校友。
此类关系需要平常的交往培养,而这恰恰是亚裔的短板,除了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固有障碍,亚裔对“关系”的理解带着祖籍国的深深烙印也是重要原因。
不少华人移民美国后,往往在学校和职场只看重埋头苦干、自我奋斗,对正常的社交活动和人际往来消极回避,慢慢将自己封闭成别人眼中“熟悉的陌生人”,这样也就失去了很多通过正常师生交往或同事关系可争取到的发展机会。
刘弘威指出,调查的发现其实颠覆了亚裔在美国是模范少数族裔的神话,“人们认为亚裔发展得不错,但当你看看高层时,发现他们发展得其实并不好。”随着华人的成长壮大,华人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也应不断提高,而要向更高层次迈进,对美国“游戏规则”的了解也就需要不断走向深入。
成功跻身主流社会的刘弘威法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察,为华人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建议,相信华人除了勤奋刻苦和成绩优异,再补上“美式关系”这一课,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如虎添翼。